如同你所看到的標題,我認為:「新手其實比較適合從自由重量入門」
這可能會打破以往你對新手健身的既定印象 – 固定式器材比較安全,因此適合新手
既然我敢這麼下標題,就代表是有原因的!且本文的目的也不是要增加你對複雜科學的學習時間
相反的,我會以最簡單、最實際的例子,為你解析自由重量、固定式器材對於新手的好壞
Table of Contents
什麼是自由重量?有哪些器材

自由重量,Free Weight,凡指任何「需要自己找到運動軌跡」的動作
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,會發現這些器材的共通點都是 – 必須靠自己找到運動軌跡
什麼是固定式器材?有哪些器材

固定式器材,Weight Machine,指的是「有固定運動軌跡」的訓練器材
常見的器材有:滑輪下拉機、腿推機、史密斯、Cable滑輪機…
只要有一個軌道供你遵循的,就會被稱作固定式器材,纜繩系統也不例外!
自由重量 vs 固定式器材,優缺點比較

為了讓你更方便觀察,以下我會採用表格的方式做對比,讓你一次了解自由重量、固定式器材的差異在哪
自由重量 | 固定式器材 | |
肌群使用數 | 通常較多 (多關節) | 通常較少 (單關節) |
動作自然度 | 較符合人體結構 | 無法一機通用 |
身體穩定度 | 需求較高 | 需求較低 |
上手難度 | 較高 | 較低 |
學習時間 | 較長 | 較短 |
看完上述表格,我相信就算沒有直言出自由重量、固定式器材的優缺點,你心裡大概也有一個底了
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說:「新手要從固定式器材開始」?因為它安全、好上手、技術含量低、練習時間短…
乍看之下好像蠻不錯的,如果你這麼想的話,那就剛好進入圈套了!
魔鬼藏在細節裡,正因為不太需要什麼練習、不需要太多身體穩定度,會不會就讓你以為人體就該這麼動?

你有沒有曾經想過:「為什麼健身房的教練都喜歡帶學生從自由重量開始呢?」難道他們瘋了嗎?容易受傷還要讓新手練!?
其實這些健身教練是對的,他們正在帶你循序漸進的「認識身體該怎麼正確動作」
好比:核心該怎麼出力穩固身體、髖鉸鏈是怎麼做動的、肩胛骨後收是這種感覺…
健身教練的核心價值就在這個地方!幫助你學會人體最自然的訓練,進而幫助你培養抉擇器材的能力
新手進入健身圈,最重要的5個步驟

如果你有仔細看完上個部分,你就能理解,為什麼我會比較建議新手從「自由重量」開始!
當然,理解後還沒結束,我們要有始有終,現在就來帶你一步一步的完成新手健身入門教學
Step1. 學習、認識自由重量訓練

首先第一步,我需要你跟著我一起認識、接觸自由重量,不要害怕學習新事物!
我知道有些人會擔心:槓鈴壓到身體、大動作受傷… 的事件發生
但我認為網路上的資訊過於醜化這些自由重量訓練了!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可怕
利用最輕最輕的重量(空槓),加上正確的防護準備(護具、深蹲架謢槓…),你也可以放心練習
我們先前已經幫你整理了6大槓鈴訓練,也有各式啞鈴、動作的教學文,只要你願意花時間研究,東西都會是你的!
當然,如果你沒有這麼多時間研究這些,我也不排斥你去找一位優質的健身教練,他能幫助你減少自我摸索的時間成本
Step2. 了解人體自然運動模式

踏出第一步後,接下來就是在訓練過程中,好好學習人體肌肉該如何正確發力
像是:肩膀該怎麼向上伸展?肩胛骨後收怎麼執行?核心出力是什麼感覺?
你可以自己用最輕的重量慢慢摸索,也可以選擇網路上的免費資源,甚至是教練的付費協助
前期新手要做好的,不是怎麼把肌肉變大,更不是怎樣才可以最短時間內參加比賽,而是肌肉怎麼正確發力!
Step3. 充分訓練,但不過度訓練

恭喜你進入第三步了!但在這個階段,我不需要你學會任何實質上的動作,而是心態上的調整
今天深蹲20公斤,後天深蹲到30公斤了… 進步好多,我好開心!我也替你感到很高興
但往往新手會過於急著想要展現自己的能力,或急於看到重量、身材上的轉變,而頻繁訓練
你永遠要記住:「野心可以很大,但心不可以急」,適度的訓練 + 適度的休息才能讓你更加茁壯
Step4. 認識、挑選固定式器材

相信你經過前三步驟的洗禮後,對於自身肌肉該如何發力已經有一些基礎了
這時你就可以開始嘗試一些「固定式器材」,但是有智慧、有原則的挑選
我不要你去把每一台器材做一遍,也不要你聽從別人的建議
你應該透過上面三個階段所累積的「人體肌肉自然發力」經驗,挑選對你最有效、最有感覺的器材
不是每一台固定式器械設計出來都是好的!更沒有一機通用這種事情!聰明選擇符合你身體結構的,才是關鍵
Step5. 靈活搭配自由重量、固定式器材

歷經了漫漫長路,就剩最後一步了!到了這個階段的你,想必也有一定的訓練基礎
如果你的目標是:「肌肉成長、進步」,那麼我希望你能靈活運用自由重量、固定式器材
像是:今天我要練腿,第一個深蹲 / 第二個硬舉 / 第三個腿伸展… 不局限於單一種訓練模式
這麼做能讓你打造健壯的身體,同時也能給予肌肉更多角度的刺激,也就是我們所謂的「肌肥大」效應
總結

我不認為有哪一種訓練是最好的,也不會排斥於某種訓練
但你可以選擇以更聰明的方式,開啟你的健身生涯
很多時候你在網路上所看到的資訊不一定適合你,培養自我判讀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!
以上送給正在猶豫、正在彷徨失措的新手,也祝福你能在健身這條路上更加順遂
更多健身訓練動作教學
其他肌群訓練
- 【2022】 胸肌訓練全攻略:胸肌練不大?4大秘訣+5大動作教學
- 【2022】背肌訓練全攻略:練背秘訣大公開!8大動作打造最強增肌菜單
- 【2022】二頭肌訓練全攻略,你知道彎舉有幾種嗎?3個動作教你打造傲人的二頭肌
- 【2022】三頭肌訓練全攻略:長頭是關鍵!6個超高CP值動作推薦
- 【2022】三角肌全攻略,肩膀練不大、沒感覺?4大秘訣+6個動作,打造立體南瓜肩
- 【2022】腹肌訓練全攻略:5大秘訣提升腹肌感受度!男女通用3大腹部訓練動作
- 【2022】臀部訓練全攻略:微笑曲線、蜜桃臀好難練?6招讓你屁股又圓、又翹!
- 【2022】腿部訓練全攻略:腿練不大?線條不明顯?5招練腿秘訣+13個動作
啞鈴訓練系列
- 【啞鈴二頭彎舉|動作指南】二頭肌沒感覺?你知道跟啞鈴舉起的高度有關嗎?
- 【啞鈴肩推|動作指南】肩推容易受傷?角度、重量、姿勢問題一次解決
- 【啞鈴臥推|動作指南】重量沒感覺?多數人忽略的5個細節(vs槓鈴臥推)
- 【啞鈴酒杯深蹲|動作指南】只需要一個啞鈴就能在家做深蹲?啞鈴腿部訓練
- 【啞鈴側平舉|動作指南】飛鳥肩膀痛?中束沒感覺?一招解決所有問題,肩膀舒服沒煩惱
- 【單臂啞鈴划船|動作指南】3個技巧升你的感受度,讓你背肌練的又大又寬
動作指南系列
- 【引體向上|動作指南】從1下到拉起10下,一個秘訣帶你突破卡關期
- 【伏地挺身|動作指南】正確5步驟教學,別再犯這些錯誤!手肘角度、姿勢大解析
- 【棒式|動作指南】你知道棒式不能練腹肌、減肥嗎?6種變化任你挑選!
- 【波比跳|動作指南】聽說會傷膝蓋?這是迷思嗎?燃脂、減肥最佳運動
- 【羅馬尼亞硬舉|動作指南】RDL完整教學!教你如何正確發力、下背不代償
- 【橋式|動作指南】徒手就能練出翹臀!腰好酸、屁股沒感覺?5步驟完整教學
- 【反向划船|動作指南】找不到感受度?手很酸?三招讓你找回背肌發力
六大動作系列
- 【深蹲全攻略】9大秘訣教你『徒手→背槓』一次解決所有深蹲姿勢問題!
- 【硬舉全攻略】預備→起槓5步驟『傳統&相撲』兩種硬舉一次學會!
- 【臥推全攻略】7步驟完整動作教學,別再說你推不重、沒辦法進步!
- 【槓鈴划船攻略】正確5步驟動作教學,正反握該怎麼選?一次幫你解答
- 【滑輪下拉全攻略】10種下拉動作變化,幫你打造最強鬼背!感受度大幅提升
- 【槓鈴肩推攻略】7步驟完整動作教學,讓你推的又重又穩!肩膀舒服沒煩惱
訓練菜單
- 【啞鈴訓練菜單】啞鈴+臥推椅!20項全身動作攻略,在家也能輕鬆健身
- 【徒手健身菜單】在家也能練好練滿!12項全身居家健身動作,新手也適用
- 【彈力帶訓練菜單】22種精選動作推薦!一條彈力帶就能在家輕鬆練全身
- 【Cable訓練菜單】只需要一台滑輪機就能練全身?24種精選動作推薦給你!
- 【2022】壺鈴訓練菜單:認識壺鈴9大動作,組合變化多!15種動作隨你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