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撲硬舉可以說是所有硬舉裡「大家最喜歡」練的動作!不外乎就是下背壓力較小、動作較好上手
但!往往看似越簡單的動作,其實蘊含的技巧都非常多,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
有不少人跟我反應:做相撲硬舉找不到發力感、啟動位置好像怪怪的,每次動作都會變成兩段… 問題
經過整整一個月的研究後,我想我必須把最精華、最淺顯易懂的相撲硬舉教學交給你了!快跟著我一起往下看吧
Table of Contents
相撲硬舉10大問題
在開始進入正文前,先來檢查看看,你是否有過以下10點關於相撲硬舉的問題:
- 怎麼找感受度、啟動位置?
- 相撲硬舉真的只有一種拉法?
- 相撲硬舉,比傳統硬舉還簡單嗎?
- 新手適合從相撲硬舉開始練習嗎?
- 用相撲硬舉一定可以拉的比較重嗎?
- 相撲硬舉是不是比較不傷腰、下背?
- 身高比較矮、手短的人適合哪種硬舉?
- 如何解決相撲硬舉時,臀位上下移動的問題?
- 臀部、內收肌太緊、活動度不好還可以練嗎?
- 將槓鈴拉上去時,背部一定要鎖住嗎?鎖不住怎麼辦?
上述幾個相撲硬舉相關問題,是我比較常被問到的,同時也隱藏不少迷思在裡面!
為了讓你有最正確的觀念、最安全的訓練方式,務必要把這整篇相撲硬舉教學看完
1. 什麼是相撲硬舉?可以練到哪些肌群?
相撲硬舉,Sumo Deadlift,又稱寬腿硬舉,顧名思義就是雙腳站距較寬的硬舉
和傳統硬舉可以說是硬舉雙兄弟,更是很多人拿來做比較的動作之一!
對我來說,相撲硬舉是一種全身性訓練動作,也就是沒有特定一個肌群是針對的
但如果硬要拆解的話,相撲硬舉主要的訓練肌群為下肢:腿部(前後側)、內收肌、 臀部
而穩定上肢的則是:下背、腹部核心、背肌;間接訓練到你的前臂(握力)
2. 練相撲硬舉有哪些好處?適合誰?
練相撲硬舉這個動作到底有哪些好處呢?讓我來告訴你吧:
- 適合下背較弱、易受傷的朋友練習
- 訓練當下的疲勞感,較傳統硬舉少
- 間接增加握力、全身的穩定性、力量
- 和傳統硬舉相比,新手受傷的風險相對較低
- 對於腿部、臀部的徵招、感受度較傳統硬舉高
相撲硬舉最大的優勢,莫過於即使你的動作錯誤,受傷風險依然比傳統硬舉還要小 (圓背)
尤其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有下背長期酸痛的問題,甚至已經演變成舊傷了,這時相撲硬舉就會比較適合你了
另外,如果你是比較喜歡臀腿發力,勝過於鞏固下背、背部來發力的話,相撲也會比傳統式硬舉來的合適
基本上,我認為相撲硬舉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動作,即使身高再高、腿部活動度再差,都能透過練習慢慢進步
3. 相撲硬舉 vs 傳統硬舉,哪一個比較好?
剛才不斷提到相撲硬舉、傳統硬舉的優劣勢,相信你一定也很好奇:「到底這兩種硬舉有什麼差別?」
以下就讓我整理成表格的形式,方便你做對比、了解!
相撲硬舉 | 傳統硬舉 | |
站距 | 較寬 | 較窄 |
行程 | 較短 | 較長 |
需求 | 臀、腿後活動度 | 下背、腿後活動度 |
優點 | 對於下肢徵招較多 | 人體發力最自然的姿勢 |
缺點 | 較需要技巧、技術 | 對於下背壓力較大 |
使用肌群 | 下肢 | 下肢 |
使用比例 | 臀、腿 > 下背 | 臀、腿 ≤ 下背 |
相撲硬舉、傳統硬舉所使用的肌群其實大同小異,與其說是練的部位不同,不如說是比例上的不同!
相撲硬舉會比較需要借助到臀部、腿部的力量;而傳統硬舉則是比較靠背部的力量,當然!兩種硬舉都需要建立在正確的姿勢之下
有些人會說:「相撲硬舉感覺比較簡單、可以做比較重」,但這句話只對一半,相撲硬舉之所以看起來簡單,是因為行程比較短、不易受傷
但相對的!人體正常的發力姿勢也不會是雙腳寬站,再將重物抬起;因此需要更多時間來練習相撲硬舉的技巧 (不如想像中簡單)
4. 相撲硬舉的方式不只有一種!?
是的!你沒有看錯,其實相撲硬舉的操作方式不只有一種
除了取決於你的身體結構,還跟你的訓練目的有關;同樣一個動作,有人拿來練腿,有人拿來練臀
但你不能說練臀的就一定是錯的,底下就讓我帶妳看看有哪些相撲硬舉的方式吧 ↓
1) 背部主導 – 相撲硬舉
透過影片,你可以發現以「背部」為主導的相撲硬舉,臀位較高,發力會更著重於背部;臀部相對移動幅度並不會太大
適合臀部活動度較差、手長的朋友們練習,但主要還是看個人習慣而定
2) 臀部主導 – 相撲硬舉
相比剛才的硬舉,以「臀部」為主導的相撲硬舉,明顯臀位就比較下面了,因為要靠臀部的力量將重量撐起
而這種相撲硬舉的方式,也是最常見、新手最喜歡模仿的版本,但就會比較需要臀部活動度了 (因為要蹲更下去)
上述兩種方式,是目前相撲硬舉比較常見的種類
但我無法跟你說哪一種比較好、哪一個比較適合你,一切都要透過你親自練習再來做決定
5. 相撲硬舉5步驟動作教學
這集的重點,Focus在槓鈴相撲硬舉的教學上,主要有5個步驟:
- 先從雙腳對齊力環的站距開始練習,槓鈴約落在腳掌一半再靠近身體一些
- 雙手垂直向下,直到你可以握到槓鈴,選擇合適自己的握槓方式
- 屁股慢慢向後推,保持背部水平,直到你觸碰到槓鈴後,即最佳啟動位置
- 視線放在斜下方,手臂、胸口、槓鈴呈一直線,背向後夾緊幫助發力
- 做出良好的身體結構後,保持這個結構將槓鈴拉起,力量從地面傳導到身體
Step1. 如何調整到最佳的站距?腳的位置?
一開始因為你還不知道自己到底腳站多開,會是最好發力的相撲硬舉位置,因此不建議一開始就站的特別窄 or 特別寬
我們先從取中間值開始吧!一般標準槓鈴都會有力環 (有的兩個/有的一個),這時你就可以選擇最內側的力環 or 唯一那個力環作依據
接著,讓你的腳尖向外打開30~45°左右的角度,加入更多臀部的發力參與,切記!你的膝蓋方向也要跟著腳尖打開,以免產生膝蓋內夾
這時你的相撲硬舉站距就會處於最中立的狀態,當然!這只是一開始建議新手的站距,之後你也可以隨著自己的習慣再去做調整
雙腳下蹲時,膝蓋約呈90°左右的角度,可能會對於後續相撲硬舉發力更有幫助
至於槓鈴的位置,大約是介在腳掌的一半再靠近自己一點,這樣是最好的相撲硬舉位置
不建議一開始就把槓貼的離自己太近,否則在起槓時,很容易不小心撞到槓鈴,導致一開始設定好的位置跑掉
Step2. 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相撲硬舉握距?怎麼握槓?
最最最好的相撲硬舉握距,當然就是雙手垂直向下握槓囉!握太寬會讓你不好發力,握太窄會讓你的手腕不舒服
建議與肩同寬即可,如果這樣對你來說不太好握槓,也可以再略調一些,但不建議過大幅度的調整
至於該如何握槓?以下有3種常見的相撲硬舉握槓方式推薦給你 ↓ (雙手會在雙腳之間)
#1 雙正握
#2 正反握
#3 雙勾握
一般新手練習相撲硬舉的話,我會建議先從雙正握開始,除了姿勢最穩以外,同時也是人體正常發力的方式
因為握槓的方式也和動作正確與否存在著一定的關係!如果你突然用一個自己不習慣的握法,很有可能導致動作跟著跑掉
最後,槓鈴在你手中的位置也很重要,相信你也不希望自己在做相撲硬舉時,槓子一直往下掉… 甚至離開你的手掌
所以在握槓時,盡量讓槓鈴貼著你的虎口,讓槓子在手上的包覆面積達到最大化!其次再考慮使用拉力帶
👉 【握力訓練攻略】:握力真的和壽命有關嗎?前臂粗=握力強?6種訓練動作推薦
Step3. 怎麼找到正確的相撲硬舉啟動位置?發力更順
其實不管是做什麼動作,我都不建議太急著開始!先把正確位置給做對才是重點,相撲硬舉也不例外
調查過網路上各種尋找相撲硬舉啟動位置、臀位的方法,再加上融合自身經驗後
我認為最好的方式,還是像影片中一樣,當你站到定點後,空手慢慢往下、臀部慢慢向後推 (類似羅馬尼亞硬舉的概念)
直到你的手可以握到槓鈴,這樣就是最準確、最好的相撲硬舉啟動位置了!既可以讓你最好發力,同時又可以保持正確姿勢
※ 是將你的屁股往後推,而不是垂直向下坐!
以上就屬於錯誤的方式,垂直向下坐不只會讓你覺得身體很卡,也會讓你的身體過於前傾,導致姿勢錯誤
想像你自己現在在做深蹲,下蹲時你並不會直直的往下坐,因為這樣會讓你摔倒.. 而是要將你的臀部向後推
同時,這也是我唯一推薦的相撲硬舉起始方法,因為我自己也是這樣練習的!
※ 一開始你可能需要多練習幾次這種找發力位置的方式,久了之後就會變成你的反射動作
Step4. 預備姿勢,相撲硬舉開始前要注意哪些事情?
找到相撲硬舉的啟動位置後,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「穩定好自己的姿勢」,好的預備姿勢才能讓你正確拉起槓鈴
因為剛才只是找好臀位(發力點)、雙手握到槓鈴,但不代表這樣就結束了!別忘了將你的上半身也加入動作中
相撲硬舉是一種全身性動作!!!不只有下肢的發力,上半身也很重要,如果你都把重量集中在下肢,反而會讓你拉不重
因此,這時就必須借助到上半身面積最大、最有力的肌群 – 背肌
很多人會說:「相撲硬舉握槓時,想像自己要把槓鈴折成兩半」,但到底是什麼意思?為什麼我要這樣想?
其實這個原理很簡單!因為你要啟動上半身(闊背肌)的幫忙,而背肌啟動、夾緊不是正好就要將背向後收緊嗎?
在你手上有握槓的同時,你又要將背肌收緊,剛好就像要把槓鈴折成兩半的樣子 (你可以練習看看)
動態的預備姿勢做好後,靜態的相撲硬舉姿勢也要做好,以下跟著我一起來檢查看看:
- 視線:看著斜下方,使你的脊椎排列在最自然的狀態
- 手臂:垂直向下握槓,不要過多的彎曲、凹折
- 核心:腹部出力,鞏固自己的核心,同時保護自己
- 背部:出力夾緊後,盡可能保持背部水平 (略微彎曲是可以的)
- 雙腳:扎扎實實的踏穩地面,不要有腳跟浮起的狀況
我認為以上幾點都算淺顯易懂的,除了視線的部分,你可能會很好奇為什麼不是看著正前方?為什麼不抬頭?
因為你的脊椎不是只有背部有而已,從你的脖子 – 背部 – 屁股,都是由一條長長的脊椎所連起來的
你的背部既然已經呈現約45°角 (非垂直90°),你的脊椎自然也是呈現45°的,這時如果你的頭是抬起來的,不會覺得怪怪的嗎?
因此才會說你的視線要放在斜下方,這多少也會影響到你的相撲硬舉表現!絕對不是跟你隨便說說而已
※ 胸口、手臂、槓鈴盡量呈一直線
Step5. 怎麼拉起一下相撲硬舉?背要鎖住嗎?
當你做好相撲硬舉預備姿勢後,最後一步就是把槓鈴往上拉了!
這裡有個小口訣要交給你:「雙腳踏穩地面,力量由下往上傳導」,這絕對是相撲硬舉最關鍵的步驟
很多人腳都還沒踩穩就急著想把槓鈴拉起來,我知道拉起大重量很爽,但你也要避免自己因為姿勢錯誤而受傷
我常常和別人說:「相撲硬舉是靠結構(張力)拉起來的,而不是靠單一肌群,甚至是靠蠻力」
所謂的「結構」到底又是什麼呢?其實就是你的身體、腿部、手部中間所形成的張力,構成一個類似三角形的狀態
只要你在相撲硬舉的過程中,都能保持這個「三角形」,你的動作自然就不會錯得太離譜!也能確保正確發力
在底部 → 槓鈴到達膝蓋高度時,你是靠雙腳向下踩踏的力量;而膝蓋高度 → 身體站直,則是靠臀部向前推的力量
因此!你的背部(下背) 從頭到尾都只是做一個輔助的角色,更不需要將你的下背鎖死,而是將你的臀部向前推直、膝蓋打直
※ 很多新手常常急著把槓鈴拉起、模仿網路上的影片,但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熟悉動作模式,建議新手先把結構做穩、慢慢拉起
6. 相撲硬舉小技巧:想像力法則
在相撲硬舉過程中加入一些想像力的元素也會對你非常有幫助!更有助於你正確發力
想像:「你要把地板往左右踩成兩半」,這時你的臀部就會自然收緊,雙腳在起槓瞬間,用力向下踩
而不要想著你要把槓鈴拉起來,因為這樣很有可能導致該發力的肌群沒發力,反而都是用手在拉
7. 相撲硬舉5個常見錯誤
感覺在做相撲硬舉的時候,姿勢卡卡的?發力不順?膝蓋、大腿內側不舒服?
以下統整了5個最常見的相撲硬舉錯誤,快來檢查看看吧!
❶ 膝蓋和腳尖不同方向
在做相撲硬舉時,的確要把雙腳向外打開,但有些新手卻忘了將自己的腳尖也向外打開!
導致這種膝蓋向外,但腳尖朝前的情形發生.. 輕重量的相撲硬舉可能還好,但當你做到大重量時可能就有危險了
因為你會讓自己的膝蓋、腳踝造成大量的壓力;膝蓋和腳尖方向一致,才能讓重量垂直落下地面
正確的站姿應該像上面這個影片一樣,避免為你的關節帶來不必要的傷害、風險
❷ 身體過度後傾 or 前傾
讓槓鈴靠近自己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,但有些人會為了讓槓鈴更貼緊自己,而改變臀位
就會變成像上圖一樣,刻意向下坐,導致身體過度後傾;或是槓鈴離自己太近,導致身體下不去
胸口、手臂、槓鈴呈一直線,當你找到相撲硬舉的起始位置後,就不要再去刻意調整高度了
你要做的是「將闊背肌後收、夾緊」,槓鈴自然會貼近你的身體,如果這樣還不足以讓槓鈴貼著你,就說明一開始你站太遠了!
❸ 過度擠腰
我知道當你在做相撲硬舉時,一定非常渴望身體站直的瞬間,因為這時對於你身體的壓力是最小的
但還是要以不受傷為第一考量,基本上相撲硬舉完整的行程只需要到「屁股整個向前推平」即可!
這時你的腰(下背) 應該是處於中立的狀態,不要刻意去彎曲、過度用力的夾緊下背
臀部收緊、身體保持中立狀態,你就可以完成一下相撲硬舉囉~
❹ 臀部先行移動
第四個常見的相撲硬舉錯誤,也可以說是70~80%的人經常犯的錯!
甚至有些人還一直以這種錯誤的發力姿勢,持續練習相撲硬舉…
但這樣反而會讓原本號稱「不傷腰」的相撲硬舉,變成是最傷腰的硬舉之一
切記!相撲硬舉的過程中,並不會有這種臀部大幅度移動的情形
試著用我剛剛所提到的相撲硬舉小技巧 – 「雙腳用力向下踩」,著重在腿部的發力上,不要一直想著身體趕快站起來
❺ 刻意把腳站很開
最後一個錯誤,是我個人也曾經犯過的… 不瞞你說,一開始接觸相撲硬舉的時候,我還真的以為一定要站到最開
這樣除了會增加危險性 (落槓可能會砸到腳),可能還會讓你的大腿內側 (內收肌) 過於伸展、拉傷
我自己的經驗是,這樣做相撲硬舉也會讓你不好發力,雖然臀位 (起槓位置) 可以壓得更低,但對運動表現是沒有幫助的
建議可以先從下蹲時膝蓋呈現90°的站距開始嘗試,再慢慢調整至自己最好發力的距離
不要一開始就站的特別開,通常80~90%的人都不適合這麼寬的站距
8. 相撲硬舉常見問題 FAQ
Q1:該如何挑選相撲硬舉的使用重量?
因為相撲硬舉所需要的技巧,會比傳統硬舉來的多,自然練習時間是不能少的
新手的部分,一定是建議從空槓開始練習,但空槓放在地板好像又太低?
沒關係!你也可以在槓鈴兩側放個軟墊、加高槓鈴的高度,或是利用深蹲架來練習
或是選擇一邊5公斤、10公斤的包膠槓片 (直徑較大) 來練習相撲硬舉
Q2:我到底該練相撲硬舉?還是傳統硬舉?
如果你不嫌棄的話,其實我覺得兩種硬舉你都能練練,多練對你來說也沒有壞處
除非你今天已經明確知道自己的喜好,或是身體受傷、天生性的結構限制
兩種硬舉都練習看看,再去做選擇,甚至也有人兩種都練的
Q3:相撲硬舉真的比較簡單嗎?
之所以會有很多人認為相撲硬舉比較簡單,是因為它的行程短、下背使用比例較低…
的確,我承認傳統硬舉出現圓背的人不少!但比起相撲硬舉,傳統的其實更符合一般人搬重物的動程
相撲硬舉反而更需要「技術上」的練習,否則亂拉還是會讓自己受傷的
Q4:在做相撲硬舉時,覺得胯下、大腿內側很緊?
如果你有這種狀況的話,除了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預備姿勢,看看站距是否太寬
再來就是腿部的放鬆、伸展了,因為每個人的活動度都不同,有的人可以把腳打得很開,有些卻不行
建議多練習、多伸展,才能慢慢把你的相撲硬舉活動度打開
另外,如果你的腳在硬舉過程中出現翻折問題的話,也可能會導致內收肌過度拉伸
Q5:腿後太緊,預備姿勢蹲不下去怎麼辦?
這個問題和剛才的很像,硬舉前拉伸腿後側是必然的!
同時你也可以透過輔助訓練來增加腿後側的活動度,例如:羅馬尼亞硬舉
也可以選擇在槓鈴的兩側底下墊軟墊、槓片,來增加槓鈴的高度,如此一來你也就不用蹲這麼下去了
9. 更多健身訓練動作教學
其他肌群訓練
- 【2022】 胸肌訓練全攻略:胸肌練不大?4大秘訣+5大動作教學
- 【2022】背肌訓練全攻略:練背秘訣大公開!8大動作打造最強增肌菜單
- 【2022】二頭肌訓練全攻略,你知道彎舉有幾種嗎?3個動作教你打造傲人的二頭肌
- 【2022】三頭肌訓練全攻略:長頭是關鍵!6個超高CP值動作推薦
- 【2022】三角肌全攻略,肩膀練不大、沒感覺?4大秘訣+6個動作,打造立體南瓜肩
- 【2022】腹肌訓練全攻略:5大秘訣提升腹肌感受度!男女通用3大腹部訓練動作
- 【2022】臀部訓練全攻略:微笑曲線、蜜桃臀好難練?6招讓你屁股又圓、又翹!
- 【2022】腿部訓練全攻略:腿練不大?線條不明顯?5招練腿秘訣+13個動作
啞鈴訓練系列
- 【啞鈴二頭彎舉|動作指南】二頭肌沒感覺?你知道跟啞鈴舉起的高度有關嗎?
- 【啞鈴肩推|動作指南】肩推容易受傷?角度、重量、姿勢問題一次解決
- 【啞鈴臥推|動作指南】重量沒感覺?多數人忽略的5個細節(vs槓鈴臥推)
- 【啞鈴酒杯深蹲|動作指南】只需要一個啞鈴就能在家做深蹲?啞鈴腿部訓練
- 【啞鈴側平舉|動作指南】飛鳥肩膀痛?中束沒感覺?一招解決所有問題,肩膀舒服沒煩惱
- 【單臂啞鈴划船|動作指南】3個技巧升你的感受度,讓你背肌練的又大又寬
動作指南系列
- 【引體向上|動作指南】從1下到拉起10下,一個秘訣帶你突破卡關期
- 【伏地挺身|動作指南】正確5步驟教學,別再犯這些錯誤!手肘角度、姿勢大解析
- 【棒式|動作指南】你知道棒式不能練腹肌、減肥嗎?6種變化任你挑選!
- 【波比跳|動作指南】聽說會傷膝蓋?這是迷思嗎?燃脂、減肥最佳運動
- 【羅馬尼亞硬舉|動作指南】RDL完整教學!教你如何正確發力、下背不代償
- 【橋式|動作指南】徒手就能練出翹臀!腰好酸、屁股沒感覺?5步驟完整教學
- 【反向划船|動作指南】找不到感受度?手很酸?三招讓你找回背肌發力
六大動作系列
- 【深蹲全攻略】9大秘訣教你『徒手→背槓』一次解決所有深蹲姿勢問題!
- 【硬舉全攻略】預備→起槓5步驟『傳統&相撲』兩種硬舉一次學會!
- 【臥推全攻略】7步驟完整動作教學,別再說你推不重、沒辦法進步!
- 【槓鈴划船攻略】正確5步驟動作教學,正反握該怎麼選?一次幫你解答
- 【滑輪下拉全攻略】10種下拉動作變化,幫你打造最強鬼背!感受度大幅提升
- 【槓鈴肩推攻略】7步驟完整動作教學,讓你推的又重又穩!肩膀舒服沒煩惱
訓練菜單
- 【啞鈴訓練菜單】啞鈴+臥推椅!20項全身動作攻略,在家也能輕鬆健身
- 【徒手健身菜單】在家也能練好練滿!12項全身居家健身動作,新手也適用
- 【彈力帶訓練菜單】22種精選動作推薦!一條彈力帶就能在家輕鬆練全身
- 【Cable訓練菜單】只需要一台滑輪機就能練全身?24種精選動作推薦給你!
- 【2022】壺鈴訓練菜單:認識壺鈴9大動作,組合變化多!15種動作隨你挑